【普及精神卫生法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家庭治疗杀手锏之循环提问技术

2023-05-08 09:14医院管理员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一回到学校就头晕呕吐,在家就好好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关上房门玩手机,也不跟父母沟通;父母也不敢跟孩子说话,说话小心翼翼的,怕万一说错话孩子又要死要活的···这些都是困扰无数家庭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我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父母比孩子更“着急”,父母往往替孩子做决定,包括来做心理治疗,认为可以借着心理治疗师的“口才”“搞定”孩子,于是我在见到孩子之后,发现孩子表现得很正常,说自己只是学习成绩退步了,然后父母就大发雷霆,在家里大吼大叫,自己看到父母这样,也不敢跟父母过多的交流,于是回到家就关上门在房间里玩手机,但是父母并不能理解自己,认为自己就是逃避学习,认为自己就是不正常,孩子于是问我:你觉得到底是我不正常还是他们不正常?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的指示让孩子感到“矛盾”和“混乱”,比如孩子在家玩手机,父母会说孩子整天就知道宅在家,不知道出去活动,等到孩子真正出去活动了,又说孩子是一个“野孩子”,成天就知道在外面玩、不知道回家。

所以家庭治疗的理论认为,表面上看孩子的症状仅仅是孩子个人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出了问题。这种理念对很多人来说一时很难接受,一些家长会觉得:小孩出了问题,关我什么事?这是他自己矫情,自己装病!但是,如何才能让家庭成员们意识到孩子的“症状”与家庭有关呢?

首先,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问题就全部都是父母的错,我常常跟一些未成年来访说:


在精神层面来说,有一个人想伤害你,如果你不“允许”他伤害你,他就不会伤害你。


譬如,你在路上遇见一个陌生人平白无故骂你是神经病,你会很介意吗?可能你会难过一下,但你不会跟他纠缠或者大吵起来,你也不会因此纠结很久,因为你不“允许”他伤害你,你的内在逻辑是:这个陌生人跟我没关系。所以,是“关系”让你跟你的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了期望和投射,比如同样一句话,你的父母对你说和陌生人对你说,你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其次,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下面这段家庭治疗中的对话,体会一下:


● 孩子:我与人相处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 治疗师:和谁交流的时候最容易激动呢?

● 孩子:妈妈。

● 治疗师:为什么是妈妈呢?爸爸能告诉我吗?


我们会发现,最后这个提问有点“俏皮”,用一个提问把本来是一个人的事情把所有家庭成员(孩子、妈妈、爸爸)都牵连了进来,这种提问技术就是家庭治疗的杀手锏——循环提问技术。

这个技术得以有效的前提是,治疗师会当着一个家庭成员的面去“八卦”另一个家庭成员,让一个家庭成员现场观察另一个家庭成员对他进行评头论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避免大家互相回应变成“批斗会”,另一方面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无动于衷。

以下通过一段对话,让大家感受这种提问方式给家庭治疗所带来的魅力(取材于真实案例,选入时隐去真实信息有改动):


● 父亲(怒气冲冲地):每次我跟儿子说话,儿子就很不耐烦,来做治疗的路上也是,让他过来做治疗,他偏偏不想来,讲他两句还对我发火!还有他现在厌学很严重,成天关上门在房间玩手机!我后悔生了他!医生你帮我好好治一下他,让他明天马上回学校上课!

● 治疗师(对母亲):哦,那儿子和妈妈相处时会这样吗?

● 母亲:我和孩子说话会耐心很多,一般不会像他爸爸那样大喊大叫,所以孩子和我说话还好。

● 治疗师:那你觉得是什么让爸爸决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呢?

● 母亲:一方面孩子爸爸要求比较高,性格有点急躁,孩子达不到他的要求,就很着急,这样孩子看到他爸爸这样,就不想搭理他了。

● 治疗师:那每次当爸爸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 母亲:他要么关上门不说话,要么就跟他爸吵起来,反正两个人就僵持住了。

● 治疗师(对儿子):那么,一般当你和爸爸僵持住的时候,你的妈妈会是什么反应?

● 儿子:没有反应。

● 治疗师:没有反应是什么反应?

● 儿子:因为我妈对我爸也很有意见,经常跟我抱怨爸爸脾气差,说他什么都不好,但是当着我爸的面,我妈又什么都不说,表现得很顺从。

● 治疗师:你说你妈妈在你爸爸面前表现的沉默和顺从并不是她真正想表达的?

● 儿子:我觉得是的。

● 治疗师:你觉得你妈妈最想告诉你爸爸的想法是什么呢?

● 儿子:就是对我们态度好点呗,多听听我们的意见,有什么跟我们平等商量,而不是高高在上。

● 治疗师:你刚才提到了“我们”,好像你是站在妈妈这边的,妈妈是你的同盟?

● 儿子:是啊,我觉得妈妈挺可怜的,很委屈,在家里总是被我爸压榨,我感觉我爸对我妈没有一丝尊重。

● 治疗师(对母亲):是这样吗?你同意儿子的看法吗?

● 母亲:我同意,我跟我老公根本没法沟通,有什么不遂他心意的,他就跳起来大怒,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后面我干脆闭嘴。

● 治疗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你保持了沉默,但是你儿子却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你觉得他是怎么做到的?

● 母亲:因为他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我知道他会观察我跟他爸爸有没有吵架,有时他也会来安慰我,和我一起吐槽他爸爸。

● 治疗师(对父亲):那现在我问一下爸爸,你的儿子除了看到你跟妈妈吵架的时候会安慰妈妈外,还会用什么其它的方法来表达对母亲的支持呢?

● 父亲:会啊,比如家里的事情,不管对错,他都支持他妈妈。还有一次点外卖,他只点他和他妈妈的,直接把我忽视了,我当时气死了。还有,他可能也会对我保持沉默,不想搭理我,比如关上门自己玩,或者厌学,这些可能都是在表达对我的抗议吧。

······


通过以上对话,大家可以发现,治疗师其实什么都没有说,就是一直在提问,治疗师没有跟着谁去批判谁,没有判断和评价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但是就是通过循环提问的方式“搅动”了一下这个家庭,让孩子“症状”的真正原因浮出了水面:


原来孩子的厌学和情绪不稳是在替他妈妈向爸爸表达抗议。


而孩子爸爸,在看到其他人在他面前肆无忌惮地议论他、谈论一些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时,爸爸也不得不感到压力,从而做出改变。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智慧医院二维码
心理医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