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精神卫生法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如何做好居家心理防护

2023-02-27 08:42医院管理员

案例

46岁的Y女士居家隔离期间出现乏力、咳嗽不适。Y女士变得焦虑恐惧,担心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断地刷手机、刷微博,在网上搜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学信息,尝试自我诊断,结果越查越害怕,越看越担心,即便关掉电脑躺在床上也难以自拔地继续用手机浏览相关文章。隔天早上,她开始犹豫去不去医院,一方面害怕医生会将自己隔离,也担心如果自己得的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去了医院反而会被传染。此外,又担心如果自己得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万一传染给家人怎么办?感觉自己是在作孽。Y女士夜不能寐,“我究竟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念头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不断地回忆自己出现在公共场合的点点滴滴,焦虑恐惧,坐卧难安,隔几分钟就拿出手机来看一看,甚至想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一阵一阵地感到心慌,胸闷气短,咳嗽加剧。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Y女士除了缺乏新冠肺炎相关知识,也存在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问题。针对Y女士的问题,我们来谈一谈,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一、 了解“新冠肺炎”性质,掌握流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要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不轻信传言。在“新冠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要因为报道的频繁就认为这个病有多么可怕。我们的报道无论说多少遍,它的实际严重程度都不会因为报道的频繁而加重。频繁的报道应能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没有必要因报道的频繁而产生恐慌心理。尽力做到重视防控,又不过分恐慌。

二、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由于病毒是微小的,肉眼是看不见的,感染病毒者是谁,也是我们无法分辨的。这使得大家在如何躲避危险方面有很多担心,对于躲避“新冠肺炎”感到困难,这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认真做好防护,就可以避免感染“新冠肺炎”。只要我们认真做好防护了,我们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

三、 有症状及时就医。
只要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无论是否染上“新冠肺炎”,都要积极到医院就医。因为,目前医院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不会因为去医院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相反,即使真的患有“新冠肺炎”,如果讳疾忌医,不去看病,就可能失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更可能传染给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

四、 接纳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面对“新冠肺炎”,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是软弱的、意志不坚强的,认为这些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因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这样是不利于心身健康的。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这些情绪反应。当出现这些情绪反应时,要注意多与他人交流,能够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看别人是否也有同样的情绪反应,这样做能使这些情绪反应很快减弱下来。

五、 与他人多交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

在“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期间,我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可以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我们更鼓励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完全可以避免人际传播。

六、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积极行动,避免消极行为。
“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期间,要积极地看待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该学习就学习,该工作就工作,尽量采取在家远程学习和办公的方式,并注意放松自己,适当进行休闲和个人娱乐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聚会。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要特别注意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等不良应对方式。特别注意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更要注意不要出现发脾气、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行为。

七、必要时,找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当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持续存在并难以承受时,建议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拨打心理热线网上寻求心理咨询必要时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

(桂林市心理医院 何雪雪)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智慧医院二维码
心理医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