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里的温情与希望: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儿少精神科的治愈力量
2025-08-08 09:55医院管理员
日前,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儿少精神科的病房里暖意涌动——即将出院的患者婷婷(化名),带着腼腆的笑容将一幅亲手绘制的彩画送给全体医护人员。画中藏着她住院期间的万千心绪,更映照着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情。
“感谢住院期间所有护士姐姐、医生以及病友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与关怀。这份温暖,会永远成为我康复、成长的动力。”婷婷的话语里满是感激。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成了她提笔的动力,也让这幅画成为连接病房与希望的纽带。如今,这幅画已被张贴在儿少精神科活动大厅的康复作品展区,让温暖在每个角落静静流淌。
画里的心声:从“泡泡”到“飞翔”的成长
这幅以黄蓝为主色调的画作,藏着婷婷对生命的细腻解读:画面中央,黄色的“社会福利”四字格外亮眼,背后是一个被戳破的蓝色泡泡,周围漂浮着完整的泡泡,几朵小花在上方悄然绽放。画的四周,婷婷写下四段话,字字皆是心路历程。
“世界褪色,梦装在泡泡里”,是她初病时的状态——病痛像一层灰纱,让世界失去光彩,而儿少精神科这个“泡泡”成了暂时的避风港,她把未碎的梦想悄悄藏在里面;“如果成长的代价是失去,我宁愿不长大”,道出了她对这份温暖的眷恋,如同小船依赖港湾,她曾希望时光停在这份安稳里。
但画中的“破泡泡”藏着更动人的勇气。婷婷渐渐明白,医院不是终点,而是让心灵喘息的驿站。于是她落笔“戳破泡泡,飞翔吧!少年,青年,壮年”,既是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对病友的祝福;而“停驻时,不忘记飞翔,飞翔时不忘记方向”,更像一句与自己的约定:暂歇时不忘远方,前行时不失初心。画中的小花,是她对出院后世界的想象——纵然有风有雨,终究花团锦簇。
多元治疗:医身更医心的“助燃剂”
婷婷的转变,离不开科室多元治疗模式的托举。“不只是吃药,这里的每一份陪伴都在‘治病’。”她这样形容住院生活。
初入院时,内向的婷婷总躲在角落偷偷掉泪,对团体治疗更是望而却步。在医护人员和病友的反复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参与,从紧张到放松,从沉默到倾诉,慢慢学会接纳自己、表达自己,甚至在活动中写下“想早日出院追自由”的心愿。
个体治疗中,心理治疗师的倾听与共情,像一盏灯照亮她的内心。“药物是燃料,心理疏导就是助燃剂。”婷婷的比喻格外贴切——正是这种“医身更医心”的组合,让她重新攒起面对生活的力量。
守护与传承:让温暖成为常态
这幅画,是儿少精神科人文关怀的缩影。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仅是治疗者,更是“生命色彩的搬运工”:他们用专业抚平病痛,用耐心缝合患者与世界的裂痕,让每个暂时黯淡的生命,都有机会重新焕发光彩。
正如婷婷画中所寄寓的,疾病或许会带来阴霾,但勇气与希望永远在场。未来,福利医院儿少精神科将继续以爱为帆,以心为桨,让更多像婷婷一样的患者,在温暖中修复,在希望中飞翔。